○亭 馆
郡境山明水秀,川迥谷深,登临亭榭虽不多,而景趣皆胜绝,览者率徘徊不忍去,他郡未必有也。
云骧阁 在州济川门东罗城上。接龙山,瞰龙潭,恍若滕王阁,为鄞江杰观。先名“清阴”,郡守陈公轩云:“瓦流双润碧,帘压乱山青。佛刹盘深崦,渔蓑散晚汀。”后改“延清阁”,又改“集景楼”。绍兴间,提刑刘公峤行郡,登而喜之,改名“云骧”。隆兴间,郡守吴公南老改名“双清”。庆元间,郡守陈公晔复今名。后郡守陈公暎以匾字乃墨客俗书,遂别书“云骧”二大字并绝句镌于石。嘉泰间,郡守陈公铸诗云:“云头落日半规明,林际炊烟一抹横。”绍定间,郡守李公华重修,推官李昂英为记。然卑湫且弊。宝祐间,郡守朱公诜鼎新之。阁前后皆奇石巑岏,门左一石,高广丈余,不丽于土,旁有小石撑拄之,势甚岌岌。长老相传,旧亡是,一夕大雨雷飘至。名“飞来石”。
盟鸥阁 在上杭县东。
清溪阁 在莲城县东擢桂桥畔。淳祐间,令罗应奇重创。
苍玉亭 在州城东东禅寺苍玉洞群石中。宣和间,提刑林公遹命名“岩节”。隆兴间,郡宁吴公南老惜亭背石,移而面之,揭今名。庆元间,郡守陈公晔犹以亭去石近,移退石十五丈有奇,前浚方池,引郑家陂水于其中。端平间,郡守李公华重创,长汀丞王九万为之记。
翠微亭 在苍玉洞群石之巅。乾道间,郡守谢公知几创。绍定间,郡守李公华重创。近燎于野烧,有基在。
横翠亭 在东禅寺中门之左。崇宁间,郡守陈公粹创,僧刻崇宁间洪刍二绝句于柱云:“风枝雨叶春无赖,石径茅茨昼不开,绿竹笋高人未觉,紫荆花谢我重来。”又云:“海棠红映梨花白,竹杖芒鞋绕屋櫩。深处提壶安好语,无人沽酒引陶潜。”又《陪郡守陈公轩游东山》诗中句云:“篆破高青知野火,点残横绿是沙鸥。微行曲折如羊坂,乱石峥嵘似虎丘。”宝庆间,郡守林公岊诗云:“山中有寺寺有阁,阁外之山横翠来。”和者甚众。《舆地纪胜》:“横翠亭,山光野色,横在目前。”
水月亭 在颁条门外二里许方湖。先皆是平田,宝庆间,郡守林公岊筑堂三楹,匾曰“正雅”,为郡士丽泽讲习之所,自为记。绍定间,郡守李公华规而广之,改今名。绕堂为荷荡柳堤,景趣雅胜。长汀丞王九万为之记。堂之南,隔水为景星庵。
寅湖亭 在州东北三里许。嘉定间,郡守汪公端中命长汀宰钱厚创。后因寇攘,废。宝祐间,郡守周公晋重创。
悠然亭 在宁化县治南街之左。据城瞰溪。
福寿楼 在州东福寿坊。旧以创塔余材为之,岁久屋老,宝祐间,郡守朱公诜捐俸募缘重创。
《舆地纪胜》:“雅歌楼,在州治。谢公楼,张九龄诗云:‘谢公楼上好醇酒,三百青蚨买一斗。红泥乍擘绿蚁浮,玉碗才倾黄蜜剖。’〔1〕芙蓉台,在长汀县治。”
校 注:
〔1〕 乾隆《汀州府志》载:“谢公楼,在府南。”光绪《长汀县志》载:“康熙时人马繁禧《谢公楼赋》,中云:‘其右者石笋嶙峋,若拱若揖,烟霞缭绕,万象咸集,惟杰阁之凌虚,号云骧而崨岋。侍其左者,岩洞奥窔,石磴盘结;斧劈蚕丛,秋蛇绾结。’”则谢公楼在云骧阁之左。
○祠 庙
民思邵伯,勿剪甘棠,盖见棠犹见其人也。至于肖像而祠之,如庾桑于畏垒,朱邑于桐乡,尤表其民见思之切。然必道义足以励世俗,功德足以铭人心,祠之立出于公而非出于私,庶不至如广人立《遗爱颂》,反贻谄谀之讥云。《礼》云:“法施于民,以死勤事,以劳定国,能御大灾、捍大患则祀之。”今郡所事多合于《礼》,未可谓闽俗机鬼云。
郡城内
二先生祠 在州学之右。嘉定间,郡守赵公崇模创。奉徽国文公朱先生、郡人考功杨先生。时朱先生以道学倡于建,杨先生往师焉,为朱门高弟。赵并为立祠于学,教授李以称为之记。宝祐间,令李务行创于上杭学之右,权令何衍创于莲城县学之右。
王朝奉祠 附于二先生祠。公名格,郡人。学旧有祠堂,后废。宝祐间,教授赵与沐重立,因附焉。事迹详见《遗逸》门。
崇德祠 在州学明伦之左。奉郡守郑国博强、陈删定晔、陈判院暎、邹大夫非熊、罗司直勋、傅寺丞康、林大卿岊、王权府杆、李徽猷华、戴大夫挺、姚权院元特,皆有德于士民者也。
唐郡守钟令公祠 在开元寺法堂右。名翱,南唐时人也。守是邦,捐田于寺,至今祠焉。六邑僧舍亦多崇奉者。
张知郡祠 在塔院。公名曰昌,绍兴间守郡,政尚宽和,民不忍犯,呼为张佛子。塔乃其合颖,故祠。
知郡郑国博强祠 在南台二王庙。
陈、刘二录参祠 在南台二王庙。陈名希造,乃通判吉老之子,殁于王事。刘名师尹,弃官辨长汀安仁保冤狱,民深德之。并为立祠于庙。事迹详见《名宦》门。
见思堂 在兴贤坊内贡院之左。奉李徽猷华。绍定间,寇叛交讧,公平定之,民受更生之赐,为创祠堂。郡守周公晋毁之,改创祠山庙,移其像于对畔光华亭。事迹详见《名宦》门。
六君子祠 在长汀县学。淳祐间,宰陈公显伯创学堂舍,因创焉。奉周濂溪、程明道、程伊川、张横渠、张南轩、朱晦庵像,以郡人郑蔡州立中、杨考功方配。
三公祠 在武平县东岳嘉应庙。奉陈录参希造、颜知县东老、钟县尉伯福。陈在绍兴间,颜、钟在绍定间,皆以讨叛寇殁于邑境,民追悼之。绍定间,令赵汝讘并为立祠,从民志也。
彭侯祠 在莲城县东田寨上。侯名孙,邑人。事迹详见《武将》门。
三贤堂 在莲城县东田寨上。奉招使陈大参鞾、郡守李徽猷华、权郡王大夫杆,皆以绍定平寇功也。
招使陈大参鞾寿祠 在宁化县市心,正对万寿桥。绍定间,公平寇至,邑民德之,为立祠。宝祐间,火毁,今复创。
陈尚书显伯寿祠 在县学。淳祐间,公宰长汀,有惠爱于民,广学舍,拨盐息以养士,士民德之,为立祠焉。
知郡胡吏部太初寿祠 在州学明伦堂之右。公宝祐间至郡,仁民礼士。开庆改元,值小歉,捐米数千斛入均济仓,以活饥民。大兴学校,拓旧图新,规模壮观。士民德之,为立寿祠,教授赵与沐为之记。
城隍庙 在州西秋成门内。迁郡初创。宋朝崇宁间,赐额“显应”。绍兴间,郡守陈公直方重创前殿,郡守董公革创后殿。庆元间,郡守陈公晔重修。
灵应显庙 在州东兴贤门内。初,无境王、即开元观土地。灵祐将军、即五道圣七郎神。灵顺夫人即五道圣七娘神。三神庙闽永隆间封创,宋朝景德中,合为一庙。绍圣间重修。崇宁间赐庙额。后各坊皆有庙食。嘉定间,封无境王为忠惠侯,灵祐将军为协祐侯。宝祐间,羽流廖真常募缘修殿及门庑。
顺则王庙 在州东通远门内城埤之侧。莫详姓氏、封爵、创始之由。建炎间,瘴疠大作,郡倅许公端夫人梦金紫人来谒,曰:“无如扬州紫苏散。”问其官□,自称城中废庙王。明日,如方施药,活者甚众,乃访旧址创庙,许自为之记。自建炎暨嘉定余百年,王又显灵。郡守赵公崇模因助俸辟基,更创殿宇,廊庑皆备。广州番禺主簿郑文可为之记。
普应庙 乃福州南台闽越王庙二将左协威广惠灵应侯、右翊忠嘉泽显应侯之行祠也。旧因福戍将馆于通远门城上,望奉香火而祠焉。治平中,增筑城垒,辟门架楼,军校运材,荡于暴水。遥祷二侯,愿祠以报。顷之,木出于潭,乃立庙通远门上。尝有邮兵月夜见五人旁相语曰:“城上二金甲人弯弓向我,不可入。”几月,民大疫死十二三,惟城中无恙。自是郡人敬事甚虔。绍兴间,江西寇姚达寇郡境,郡守郑公强求助于神,迎击大破之。有自贼逃归者云:“初见兵革填野,有二巨人衣青白袍,绕贼以驰,以故贼恐而败。”未几,贼残党李宝破宁化,侯复显灵却贼,于是筑新庙于州东横岗岭上,仍市民田,收米于州学,以备春秋奉祀之需。通远门城上庙,宝祐间募缘重创。
五通庙 在子城内佥厅左。
东山五通庙 乃本州古迹。淳祐间,郡守刘公玺捐俸更创。宝祐间,郡守周公晋捐俸助工役,仍书“东山”二大字。
东西宫庙 在子城内佑圣堂左。
灵蛇庙 在子城内佑圣堂右。
长汀县
东岳行宫 在长汀县东,政和间创。淳祐间,羽流林宗锡创太一楼、钟楼、东平王宫、两廊都门。
惠泽龙王庙 在长汀县东。景德间,原有雩坛。绍兴间,郡守陈公升祷雨辄应,创今庙。后淳祐辛亥大水,他神像皆漂荡,惟王塑像岿然波涛中独无恙,人愈神之。
濠口五通庙 在长汀县东崇善坊。绍兴间创。嘉定间创史、卞两将军祠于庙左。宝祐间,创五凤楼、正殿、华光阁。郡守周公晋书额。
东平王庙 在长汀县东惠民桥侧。
护国兴都顺义大王庙 在长汀县西州社稷坛右。绍兴间创。
义勇武安王庙二 一在长汀县东登俊坊。一在长汀县南驻扎寨。
义勇武安王庙 在河田市心。前有庵,为寨官祝圣之地。宝祐间,居民撤庵,庙鼎新之。
洲湖润德大王庙 在长汀县南富文坊。莫详封爵创始之由。长老相传,汉末人以忠义死节此地,出为灵响,郡人为立小庙。忽一日山洪骤涨,庙流而下,止于南山之麓,后枕石屏,前瞰麻潭。后坊民欲移归故址,举莫能胜,始悟神安灵于此。
助威盘瑞二王庙 在长汀县南驻扎寨。长老相传,汉末人以身御敌,死节城下,时有显应,众创庙宇,号“石固”。一日,庙前小涧涨溢,忽有神像乘流而至,自立于石固之左。众异之,号“石猛大王”。后以息火功封左王为“石猛助威”,右王为“石固盘瑞”。宋朝元丰间创今庙。
石湖武岳大王庙 在长汀县东苍玉洞前。绍兴间重创。
感应都衙三将庙 在长汀县东鄞河坊拜相山之侧。
湖洪广济王庙 在长汀县东二十里。闽通文间创。封澄化侯。永隆间,改封广济大王。宋朝宣和间重创。
桂山五显庙 在长汀县南四十五里何田市。宝祐间,市民重创。
灵蛇庙 在长汀县东南一百八十里。旧传:唐统军洪元故居,塑像乃其骨肉之遗。有印曰“大唐统军之记”,并剑存焉。后经火,惟印剑腾去。火已,乃于平田中得之。何田市无垢庵亦有祠。
望春宫 在长汀县东攀桂坊。奉忠惠、协祐二侯香火,莫详创始之由。淳祐间,众募缘重创。
三圣妃宫 在长汀县南富文坊。及潮州祖庙〔1〕。灵惠惠助顺显卫英烈侯博极妃,昭贶协助灵应慧祐妃,昭惠协济灵顺惠助妃,嘉熙间创。今州县吏运盐纲必祷焉。
宁化县
城隍庙 在宁化县南一里。
敕封显应通济昭惠公庙 在宁化县东黄连岗。额曰“灵感”,莫详姓氏。始于陈隋,显于李唐。宋朝建炎间,赐庙额。绍兴间,封威济侯。宝庆初,封显应公,继又加封通济。宝祐间,宰林公玉请于朝,增封昭惠,模刻诰祠于碑,仍跋之。
显应庙 在宁化县西,地名草仓,长孙将军祠也。将军讳山,闽时锐将,护刍挽至县而没,称草仓将军。后出灵响,自是阖县敬信,有求必获。宋朝天圣间,永福、进贤二坊人争土牛,讼于漕台,檄分为二庙:一曰“通圣”,一曰“崇兴”。旧传崇兴祠前乃东京孔道,南渡初,丞相李公纲经过,有诗云:“不愁芒履长南谪,满愿灵旗助北征。酹彻一杯揩泪眼,烟云何处是三京?”嘉定间,赐庙额曰“显应”。绍定初,产瑞芝,郡守林公岊有诗记其事。
惠应庙二 一在城隍庙右,淳熙间创。一在北门驿亭左山麓间,绍熙间创。乃邵武军光泽县大乾明应威信广祐福善王行祠也。王之行状,详见于《武阳志》。
毗沙门天王庙 在清流县东北。
普应庙 在宁化县南伍家山。宝庆初赐额。
东西宫庙 在宁化县务左。
武德王庙 在宁化县北翠华山下。
后土夫人庙 在武德王庙右。
沙石庙 在宁化县东二百三十里。
明山庙 在宁化县东二百二十里。
上杭县
城隍庙 旧在上杭县西。今移县东。
东岳行宫 在上杭县东。
五显庙 在上杭县东南。
黄先师庙 旧在钟寮场故治南石峡间。两山如束,中通一径仅半里许。旧传未县前,有妖怪虎狼为民害,觋者黄七翁父子三人往治之,因入石隐身,群怪遂息。风雨时,石中隐隐有金鼓声,民敬畏之,立祠香炉下,且家绘其像以奉之。迁县之初,更造行祠于今县之西。《舆地纪胜》:“黄先师庙,在宁化之南。旧有山精石妖为害,有巫者黄七公以符法治之,因隐身入石不出。石壁隐映有人影,望之,俨若先师之像。”
灵显庙 在上杭县西。乾道间创。
岳灵庙
灵景庙
并在钟寮场故治。
武平县
城隍庙 旧在武平县北谢婆岭上。绍熙间,移创县北一百五步。
东岳行宫 在武平县西洞元观左。淳熙间创。
招仙庙 在武平县东南。政和间创。隆兴间重修,宝庆间重创,令黄袭甫书额。
圣宫庙二 一在武平县鼓楼门内东。绍兴间以兵火废,即其地创主簿厅。因有显异,复毁厅创庙。淳熙间重修,庆元间又修,嘉定癸未间,令黄袭甫重创。一在武平县南六十步。嘉定间,邑人龙岩尉钟自强创。
灵显庙 在武平县西。隆兴间创。
东岳嘉应忠靖威显王庙 在武平县南门左。绍定间,毁于寇。嘉定〔2〕间,令赵汝讘辟基重创。
感应祠 在尉廨之西。
巾山平埔王庙 旧在武平县西南溪畔。
梁山镇疆庙 在武平县东二里何屯岗侧。
东山五显王庙 在武平县东。淳祐间,县民鼎创。
清流县
城隍庙 旧在清流县南,毁于潭悲磜寇。端平间,令赵槱夫重创于县门东。宝祐间,令陈子春辟而新之。
渔仓庙 在清流县东。据《庙记》谓为唐末史君樊侯令,因捍御叛寇曾常侍,有功于民,后时出灵响,乡人祠之。淳熙间,邑人重造,既堂而辄,庆元间,邑士伍进始克成之。庙临溪。绍兴间,赣寇冲突入郭而辟易十五里。贼党具言初至时,闻金鼓雷厉,顷之,见人马帜刃罗列庙后山上,于是骇愕而退。景德间,郡人朝奉郎行秘书著作佐郎吴简言为之记。
安济庙 在清流县南梦溪洞口,即九龙阳数潜灵王庙也。自唐有之,莫详创始封爵之由。庙前有滩,险甚,往来之舟,非祷于祠下不敢行。宋朝赐今额。嘉祐中,枢密直学士蔡公襄知泉州,有布衣上谒,自称宁化九龙进士。公与坐,莫测其为神,及送之庭除,忽不见,始异之。取刺而观,于中得诗五十六字,寻加访问。明年,递诗于庙,尸祝不虔,失其真迹。大观间,县尉张龟龄尝序其事。今林木森阴,观者必敬。诗云:“远远青青叠叠峰,峰前真宰读书翁。半岩冷落高宗雨,一洞凄凉吉甫风。溪隐豹眠寒雾露,井凋凤宿旧梧桐。九龙山下英雄秉,尽属君王宇宙中。”闽通文二年四月,封明威校尉。永隆二年正月,封兴瑞将军。九月,封阳数潜灵王。
感应惠利夫人庙 即旧七娘庙,在清流县东北一百二十里明溪,故墓在焉。绍兴间,巡检李寔移创寨侧。传者以昔有过客投宿驿中,闻吟咏声,因使反之,且许为传播。果琅然再诵,客遂书其诗示壁间而去。“妾身本是良家女,少习女工及书史,笄年父母常趁歧,遂选良人职军史。五季乱兮多寇盗,良人被令为征讨,因随奔走到途间,忽染山岚命丧夭。军令严兮行紧急,命既殁兮难收拾,独将骸骨葬明溪,夜长孤魂空寂寂。屈指经今二百年,四时绝祀长潇然,未能超脱红尘路,妾心积恨生云烟。”自是乡人敬而祀之。端平间,调寨兵戍建康。忽一日,旁近人闻庙中若有钲鼓声。后戍兵有书回,恰是日与虏会战,始知其助威焉。
惠应庙 在清流县西桥之侧,乃邵武大乾明应威信广祐福善王行祠。初寓登真观,绍熙间,创今祠。绍定寇毁,端平间重创。
九龙王行祠 有二:其一在清流东渡,其一在清流北渡。邑人创以镇去其渡云。
灵显行祠 在清流县西进贤坊。初置孤老院,主事者设灵显庙三神像于中院。
白马将军行祠 在清流县南拱辰坊。乃灵显庙中一神也。淳熙间创,为纲运之护。
东、西二圣行祠 在清流县衙鼓楼之西。久废。绍兴初,贻梦邑士丘文若,从而新之。
李田庙 在清流县溪北。初为里社,散地以祭,不屋而坛。绍兴间,里人欧阳一夕梦神有数椽之属,故为此庙。
莲城县
城隍庙 在莲城县西。绍兴间创。淳熙间,令宗嗣重创。
东岳行宫 正莲城县东。绍兴间,令王彤创。今废。
敕赐东平忠靖王行祠 在莲城县南。嘉定间创。
灵显庙 在莲城县南。绍兴间创。
龙王庙 在龙子岗,后移莲城县东。嘉泰间,令刘晋重创。
仰山二圣祠 在擢桂桥上。绍熙间,令黄荦创。
福善王行祠 在莲城县东。嘉泰间,令刘晋创。
东五显行祠 嘉定间,令沈柔孙创。
西五显行祠 嘉定间创。
祠山行祠 在东塔院之右。
感应李将军庙 在莲城县西。绍熙间,郁攸屡作,神功显著,令熊取义为之立庙。
校 注:
〔1〕 “及潮州祖庙”一句意义不明,疑有脱漏。
〔2〕 《郡县官题名》:“赵汝讘,端平二年四月到任,嘉熙二年二月致仕。”则“嘉定”应是“嘉熙”之误。
○寺 观
僧庐十百,道宫才一二,寓内所同也。邦人信佛笃,于是自创庵尤不可殚记。彼坚坐究性命,固未易多见,劝诱愚俗,使之畏业报而息冤愆,犹之可也。若乃徇于声利,习为非僻,岂非佛之罪人乎?
郡城内
天庆观 在州东兴贤门内。唐开元间,诏天下州郡取一寺一观,以纪年为号,置于创郡所,名“开元观”。宋朝至道间,改“至道宫”。大中祥符元年,天书降,诏天下置“天庆观”,改今名。四年,创圣祖殿。《舆地纪胜》:唐开元二十八年置,名开元观,有铜铸明皇像。〔1〕
开元禅寺 在州东。唐开元间,诏置于创郡之所,后迁今郡治。初有律院二十四环布其间,宋朝治平间,合为十方。崇宁间,改“崇万寿寺”。五年,准敕赐经五百函。今在光孝寺。政和间,更名“天宁万寿”,寻改“神霄玉清万寿宫”,佛像、赐经尽移置天王院。建炎元年,复今额。唐钟翱为刺史,舍田入寺计产钱二十千八百七十一文正,寺至今祀钟令公。祠部郡守陈公轩有诗云:“溪云影乱杉松暝,櫩铎声流殿阁寒。”又云:“清风猿鸟自吟叹,白日轮蹄谁往还?”
报恩光孝禅寺 在州东兴贤门内。旧名“感应天王院”,梁正明〔2〕间置。宋朝政和间,以开元赐经、佛像置于此,改为“崇宁万寿寺”。建炎间,改为“天宁”额。绍兴间,崇奉徽宗皇帝,更号“报恩广孝”。十一年,改今名。
定光院 在州治后正北。大中祥符间,师与郡守赵遂良厚善,结庵为师往来栖息之所。后师示寂于均庆院。元祐间,郡守曾公孝总重修,塑像于中。淳熙间,郡守吕公翼之迎奉均庆院定光真身、广福院伏虎真身于州治后庵,以便祈祷。嘉泰间,郡守陈公暎谓雨旸之应如响,是佛与守分治汀民也,湫隘不足仰称,遂加广辟。绍定寇叛交讧,岌然孤城能保守者,人力不至于此,士民条显应状,丐郡奏请于朝,加二佛师号,仍赐“定光院”为额。嘉熙间,郡守戴公挺助俸率众鼎创,从民志也。未几,均庆院烬于劫火,郡迎御书及衣钵等入州,创阁于院后安奉之。近南剑人士金饰十八尊者像附置阁上。淳祐间,郡守卢公同父前创拜亭,每岁正月六日乃定光坐化之晨,四方敬信辐辏,名香宝炬,幡盖庄严,难以数计,虽隘巷亦成关市,可见人心之皈向云。
护国塔院 在州东。建隆间创木塔三级,建炎间烬于火。绍兴居士赖汝霖偕男尚志同募创砖塔,方一丈,四级。郡守张公昌到任,助俸一十万增成七级。越九年而后合颖,高十丈,为一州杰观。郡人称为张佛子,塑其像于第四层。
龙兴尼寺 在州西秋成门内。唐大中间置。初有弥陀、弥勒、观音、地藏等院错置处其间。宋朝绍兴间烬于火,惟佛殿独存。
武当道场 在州东兴贤门内。绍定间新创。嘉熙间,忽白昼迅雷响激,有甘泉涌出三清殿右,匾曰“雷泉”。
祐圣堂 在州治镇山堂后。
天王堂 在子城西北隅。唐天宝初,令州郡于城北隅置毗沙门天王像,又置之佛刹,今报恩寺。后移在州后山,有天王院及五营驻扎寨,并有祠。
长汀县
金华观 在长汀县东五里。梁正明间,因赖氏得金于山而创。〔3〕
仙隐观 在长汀县东登俊坊龙王庙之左。淳熙间,郡守祝公櫰移管下,废额匾之,皇叔祖师揆书。观左有放生亭,嘉定间,郡守傅公康创。淳祐间,郡守卢公同父立御书碑。观右有鱼乐亭,淳祐辛亥,大水荡之。
崇真堂 在城西清泉坊。淳祐间,本坊赵氏舍故宅为堂基,乡人募缘鼎创。
东禅院 在长汀县东三里。梁正明二年创,宋朝祖镜大师从密书额。旧大溪由院前过,有苍玉洞,中号“东山十景”,为鄞江杰观。嘉祐间,史君林公东乔有诗云:“心爱民田远,车行石径中。”长汀宰李存贤和云:“野云闲带雨,林木静无风;村落一溪外,民田四望中。”刘公弼和云:“滩声来席上,亭影落溪中。”石英民诗云:“云兼野色过松径,水带秋声入稻田。”施子安云:“蝉唤翠阴声断续,鸟藏红叶声啁啾。”又云:“陇云飘软玉,江月洗寒金。”洪刍云:“花辞好树犹啼雨,竹喜佳宾亦叹风。”皆警句也。后题咏者众。
金泉院 在长汀县东七里。因赖氏得金于山,与金华观先后创,宋朝建隆重创。
南山同庆禅院 在长汀县南三里。周显德间创。僧惠臻开山,从密、智孜、自鉴三禅师皆出此山。宋朝绍兴初,驻扎戍兵其间。乾道间,烬于火,遂置南寨,院基尚存。今院乃旧院支刹,亦名“同庆”,存古也。
文殊院 与同庆寺相近。乾德初创。熙宁中,皇叔世亨以观察使遥领刺史,鼎新奏创。绍兴初,驻戍兵其间。绍兴元年,僧悟本重创,又创定光阁于后山椒。
感应天王院 旧在州东兴贤门内。今光孝寺。置郡初,因天宝间有旨立毗沙天王像,遂创院以名。宋朝政和间,以开元寺为“神霄宫”,移经像置于此,寻改“崇宁万寿寺”。后僧法周卜城北二里州后山后更创,以旧额名之。今俗名“天王殿背”。
法林院 在长汀县西二里。闽永和间,刺史王继业置,名“三教荐福院”。宋朝大观间,改为“十方院”。政和间,改今名。郡守陈公轩有诗云:“云边借榻开僧阁,松下听泉洗客心。”郡倅郭公祥正云:“薄日疏云催晚景,残花美酒送闲心。”院西有泉,名“袈裟泉”。东庑有仰山二圣祠。
罗汉院 在长汀县西一里。闽通文间创。初,刺史王继业塑十八尊者、五百罗汉像于郡厅,神光屡现,因创院以妥之。永隆间,烬于兵火,独殿像俨然,神光愈现,刺史许公文缜异之,即加崇葺。至伪唐保大间,刺史包公洪捐俸募缘增创。宋朝绍熙间,僧清杰鼎创佛殿,藻饰貌像。郡倅郭公祥正有诗云:“苍松夹径二十丈,碧殿藏云五百尊;金钟散响撼星斗,众灯续焰移朝昏。”
释迦院 在长汀县西二里。后唐天成间创。旧传梓人周鲁般术营造,有金斗在佛殿角。至宋宣和间,殿坏重修,果得一铁斗,有白蛇盘斗上。众方惊噪,蛇去斗飞。今对山号“金斗坑”。
西峰院 在长汀县西一里。闽永隆间创。宋朝绍兴间,僧文重创。淳熙间,僧德图创轮藏。郡守陈公轩有绝句云:“扪萝百尺上孤峰,红藓斑斑杖屦踪;惟有潮声生绝顶,晚风吹动半岩松。”郡倅郭公祥正和云:“寺占西山第一峰,与君高步蹑云踪;西风吹尽霜林叶,放出亭亭千丈松。”
西方院 在西峰院之右。今废。郡守陈公轩旧有诗云:“涨水尽头飞雁鹜,行云缺处见亭台。”又云:“尘埃不到溪山好,风雨初晴燕雀多。”郡倅郭公祥正绝句云:“欲出西方更少留,云泉都占一岩幽;劝僧洗净阁前竹,要看南山十里秋。”又有《南楼望西方院》诗云:“黛色浅深添草树,轾绡高下覆楼台;溪声远与钟声杂,山影分从电影开。”
南安廨院 在长汀县东南三里。因郡去南安岩三百里,元祐间,僧道荣创为郡人祈禳之所。绍兴间,郡守詹公尚方有营葺意,忽乡氓叶姓者到县,具言前夕梦一僧携筇叩门,曰:“郡修南安廨院,汝能施木,令汝有子。”寤而语之妻。梦协,遂舍木营葺。二十八年,僧惟应创藏殿。淳熙间,僧清心又广辟之。
伏虎廨院 在长汀县东五里。淳祐间,僧善从重创。
伏虎庵 在长汀县东五里东禅院右。《舆地纪胜》:“伏虎庵,在城东五里。青松对植,苍翠交阴。虽僻在一隅,盖一郡游赏之所。”
兴龙庵 在长汀县东北兴贤门外。旧名“卧龙”,后改今名。
朱紫庵 在长汀县西北颁条门外。
金砂庵 在长汀县东永康坊。
有年庵 在长汀县东永康坊有年桥侧。
定光堂 在长汀县西颁条门外。嘉定间创,郡守赵公崇模书额。尼居之。
景星庵 在长汀县南方湖之侧。端平间创,奉郡守李公华祠。
麻潭岭庵 在长汀县南五里圆珠山侧。端平间创。今为南华六祖道场。
白鹤庵 在长汀县东南十五里白鹤岭头。
广福院 在长汀县东六十里。乃伏虎大师道场。师得业开元寺。早游诸方,悟旨而返,憩于平原山麓,遂蹑其巅,以开元钱七为驻锡兆。继而有樵者怀其一以归,诘朝复故所。耆老欢传,材役辐辏,忽成刹,名“普护庵”。宋朝建隆三年九月十三日示寂,塑真身于庵。熙宁三年,郡以状闻,赐庵为“寿圣院”。元丰间鼎创。乾道间,改今名。
翠峰院 在长汀县东北三十里。后唐天成间创。
华严院 在长汀县南九十五里。梁正明间创。
永乐院 在长汀县南六十里。梁正明间创。
禅宫院 在长汀县南九十里。乾德间创。
福寿院 在长汀县南一百二十里。梁正明间创。
龙安院 在长汀县南百三十里。唐大顺间创。
招福院 在长汀县南七十里。伪闽通文间创。
神王院 在长汀县南五十里。伪闽通文间创。
金鸡院 在长汀县南百五十里。建隆间创。
连章院 在长汀县东一百五十里。乾德间创。
丰乐院 在长汀县南一百七十里。后唐长兴间创。
梁安院 在长汀县南九十五里。唐光化间创。
保安院 在长汀县西五十里。南唐保大间创。
临池院 在长汀县南百里。梁正明间创。
长乐院 在长汀县南百二十里。梁正明间创。
隆寿院 在长汀县南二十里。后唐天成间创。
保寿院 在长汀县南百五十里。乾德间创。
黄仙人庵 在长汀县东六十五里。旧传崇宁间土人黄公得道于此,故卓庵祠之。
叶坑庵 在长汀县东二十五里。伏虎菩萨道场。今名“白云庵”。
宁化县
凝真观 在宁化县南。旧名“上林”。后唐天成中置,宋朝大中祥符初重创。恭奉圣祖御容。天禧间,赐今额。
仙隐观 在宁化县北九十里。政和间创,今废。
光严禅寺 在宁化县北。
崇福尼寺 在宁化县东二里。唐龙符〔4〕间创。
荐福院 在宁化县南二里。梁开平间,县宰钟彦俦重修。
龙山院 在宁化县南二里。梁开平创。旧为“地藏院”,宋朝建隆间改今额,建炎间重创。
宝塔院 在宁化县南。宣和间创,绍兴间重创。宝祐间烬于火,石基尚存。
鹫峰院 在宁化县南二十五里。伪闽永隆间创。运使蒋公之奇有诗云:“日转竹阴侵阁冷,水流花片过门香。”〔5〕臧推官子常云:“望穷山下疑无路,行入壶中别有天;花落春岩朝带雨,月涵秋谷夜闻泉。”
西隐院 在宁化县北三十里。熙宁间创。
宝应院 在宁化县西五十里。
宝胜院 在宁化县西南六十里。伪闽创,宋朝天圣初赐今额。
南福林院 在宁化县南二十五里。熙宁间赐今额。
宝池禅院 在宁化县北六十里。唐会昌间创,宋朝庆历间重创。
灵峰禅院 在宁化县北百二十里。唐正观〔6〕初创,宋朝康定间改今额。
东峰院 在宁化县南五十里。熙宁间创。
中兴禅院 在宁化县北一百五十里。唐会昌间创。
华严院 在宁化县南六十里。崇宁间创。
报恩院 在宁化县南八十里。
福林院 在宁化县东北一百六十里。
临田院 在宁化县东六十里。
安福院 在宁化县东九十里。
龙池岩院 在宁化县南五十里。
普现庵 在宁化县东二里。
积翠庵 在宁化县南龙山院左。
神岭庵 在宁化县南门外。
东庵 在东渡。
大隐庵 在水南。
西山庵 在西门外。
上杭县
麟符观 在上杭县南。建炎间,令廖揆创。端平间寇毁〔7〕,令赵时钺徙创于县东。
义合寺 在上杭南六十里来苏里。唐元化〔8〕间创。大观中,僧永崇重创。
灵瑞院 在上杭县西二里,庆历间创。忽一日,大水漂木数百根积院基上,人以为异,故名。
天王院 原在钟寮场故治之南。伪唐保大间创。宋朝康定间,僧戒馀重创。随县迁,今在上杭县西七十步。《舆地纪胜》:“天王院,在上杭县。四围皆山,石刻五百一十八尊罗汉之像。”
塔院 原在钟寮场故治之东。熙宁间,巡检失其名以军民瘴疠,请郡创塔为衳禳之所。宣和间,以兵火废。绍熙初〔9〕,僧与立重创。乾道间,随县迁,今在上杭县东。
水陆院 在上杭县东六十里钟寮场。乾德间创,康定间重创。
盘瑞院 在上杭县南五十里。伪闽永隆间创。旧传开山之初,获一大龟,有九龟在其下,故名。
报恩院 在上杭县东北七十里。
上宝林院 在上杭县北七十里平原里。唐乾符间创。宋朝大观间,僧清谅重创,仍创轮藏。
下宝林院 在上杭县北三十里安丰下。熙宁间创。宣和间,僧道明重创。
禅林院 在上杭县南八十里来苏团。绍兴间,僧妙传重创。
资福院 在上杭县西九十里。
西峰院 在上杭县北九十里安丰上。崇宁间创。宣和间,僧立元重创。
崇福庵 在上杭县南。
禅林庵 在上杭县北平原团。
临江庵 在梅溪寨之左。
武平县
洞元观 旧在武平县西灵洞山下。政和间,运司奏:“本县灵洞山,《图经》载系小洞天,已建道场观,乞赐额。”准敕赐今名。仍岁给度牒,寻复已之。绍兴初,毁于火,迁创县西,即今所。
南安岩均庆禅院 在武平县南八十五里,乃定光圆应普慈通圣大师道场也。先是,一岩嵌空险僻,神怪所宅,虎蟒所会,绝无人迹。宋朝乾德二年,师至岩,趺坐其间,旁近望见祥烟腾覆,异而往观,咸起敬信,相与披榛畚土,筑室岩中,遂为一方精舍。师慈悯众生,无求不应。祥符四年,郡守赵公遂良状其灵异闻于朝,赐额“均祥禅院”。转运王公赞行部过岩,以雪请,果大雪。贽〔10〕遂奏福州开元寺所得太宗皇帝御书百二十幅奉安岩中,岁度僧一人。诏可。仍命郡守胡公咸秩躬护至院。有诗云:“迎得御书归洞壑,烟霞一路馥天香。”祥符八年正月六日,师卧右胁示寂岩中。每岁是日,诸路云集,几不可容。郡守陈公轩有古风略云:“南安岩近南斗旁,乾坤缔结雷电守;云寒木老洞穴古,巨鳌露脊鲸呀口。”郡倅郭公祥正古风末云:“嗟予俗缚未能往,愿得结草倚岩松,遂登彼岸达正觉,月落岩下松生风。”丞相李公纲经过留诗云:“满山泉石有吾意,十里松筠生昼寒”。其余大篇短章,殆难殚记。嘉熙间,烬于劫火。郡奉御书、佛牙、衣钵等安奉于州后,敕赐“定光院”。
东山禅果院 在武平县南门外。祥符间,定光佛基创。初,化缘建金仙殿,运材关隔,师以拄杖指引其山,曰:“权过彼岸。”山即中断,始通挽运。续建法堂、钟楼、后堂、门廓栋宇,视他寺颇壮伟。元符间,建轮藏寺。今为祝圣道场。
太平兴国禅院 在武平县东千秋里。太平兴国间建,因名。康定间重创。
灵洞天福院 在武平县西五里灵洞之麓。唐咸通间创。伪闽时,邑人金紫光禄大夫谢丞崧居其侧,后舍宅以大之。宋朝绍兴初,始建法堂、佛殿、钟楼、法楼。藏前建二桥,曰“普度”,曰“望仙”。后建杰阁,松竹环翠耸。门有二泉萦回,派出葛仙翁炼丹井,清澈可爱,为邑胜概。丞相李公纲道南访此,为之立记。郡人河南少尹梁颜留题曰:“门外路将三市隔,此中人是几生修;千寻古木含云翠,一派寒泉绕槛流。”绍定寇毁,令赵汝命僧道成重创。
南山绵洋院 在武平县南二里。莫知何年创,檀越主乃邑人钟统军也。嘉祐间重创佛殿。绍兴间建罗汉阁。嘉定间创三圣阁。
塔院 在武平县南门外禅果院左。有砖浮屠五级,经始于绍兴间,越十四年始毕工。隆兴间修,乾道间重修,嘉定间又修。今为国忌行香之所。
南安廨院 在武平县东北二里。大中祥符间,定光古佛亲创,后三折寨附其侧。绍定寇后,寨官寓此,军马践蹂颓弊,令赵汝讘重修。
资福院 在睦郡上保。元祐间重创。
福田院 在象村保。
招福院 在高吴保。
宝林院 在湘坑保。
古佛道场 端平间创。在武平县东门外,即旧大观庵基也。郡守黄公亲书匾。
永寿庵 在武平县北。今名道堂。
西峰庵 在留田里。淳熙间创。
东流庵 在东留里。淳熙间创。
福林庵 在安乐里。
栖云庵 在丘田里。
禅隆庵 在大顺里。
石狮庵 在招仁里。
伏虎庵 在武平县七十里〔11〕。旧传定光拓岩初,民有献牛助耕,师结庵亲牧,夜常有虎柔伏庵外。后师归岩,一日,忽云:“虎伤一牛矣。”暮有报如师言。师乃削木书偈云。明日,忽毙于路,因号“伏虎庵”。
弥勒庵 在武平县东北十里。
净信庵 在武平县城西门外。
无量庵 在染野山上。
清流县
登真观 在清流县西二里。旧名“上生”,崇宁间创。宣和初改今额。绍兴间重创三清殿,淳熙间架三门钟楼。淳祐间,令林奕建官厅于右,逍遥堂于左。
塔院 在清流县东。隆兴间,丞姚伯隽创。岁久倾欹,淳祐间,令赵必逢率邑人移创于县东马家山之巅。
通真院 在清流县东北。绍兴间创,赐敕额。绍定寇毁。旧南向,淳祐间,令林奕重创,易而西向。继而令林昌泰重修,增创观音阁于院东北。
灵福院 在清流县东八十里。〔12〕
新全院 在清流县南八十里。
并唐咸通间创。
福寿院 在清流县东五十里。〔13〕
恩福院 在清流县东五十里。
并宋朝太平兴国间创,赐今额。
灵山禅院 在清流县东一百七十里铁石山下。唐正观间创。宋朝绍兴间改律为禅。
永丰院 在清流县西南八十里。梁正明间创。
丰饶院 在清流县西南七十里。伪闽创。
淳化禅院 在清流县东二百三十里黄杨岩。淳化间创。
福潭院 在清流县北五十里。
新通院 在清流县南八十里。
皈真院 在清流县东八十里。
圣恩院 在清流县南九十里。
永乐院 在清流县南一百里。
云施院 在清流县西七十里。
东庵 在清流县东泽民坊。山径萦纡,松竹夹道。绍兴间,僧元超倾囊重创。潇洒闲寂,盛夏绝无暑气,人多追凉于是。
南庵 在清流县南门外。
尼庵 在清流县东兴善坊。
温泉庵 在清流县东三十里嵩口。旁有温泉,故名。
莲城县
福仙观 在莲城县西。乾道间,令杨立中创。今为祝圣之地。
宝寿院 原名东山九峰禅院,在莲城县东。大中祥符间创。庆元间,令鄞康成以为祝圣之地,鼎新盖造。
报恩塔院 在莲城县东。乾道间,令常圁请泉州曹道者法进缔创浮屠,仅成一级,会部使者有富沙西桥之属趣曹,以东僧了彬继其事。至淳熙间,令宗嗣安为之合颖。
慈悲院 在莲城县东七里。梁正明间创。宋朝淳熙间,鼎创佛殿。
新林院 在莲城县南十五里。天圣间创。
招福院 在莲城县南五十里。后唐天成间创。宋朝皇祐间,重创堂庑楼阁。嘉祐间,创佛殿三间。
保福院 在莲城县南七十里。伪闽通文间光禄大夫州刺史王廷政〔14〕创。
隆寿院 在莲城县南九十里。后唐天成间间创,今废。
西隐庵 在莲城县西宝成门内。
太平庵 在莲城县西南二十里。初有村叟张姓者采樵山间,遇一老僧,墨裙筇杖,语曰:“是可卓小庵为祈祷之所,当永无水旱。”语讫,不知所往。张异之,归与乡邻道其事。遂率众创此庵,塑南安祖师像其中。自是随祷辄应。
永和庵 在莲城县南二十五里曰席湖。绍兴间,有僧来自漳浦,结草庵坐禅,年几七十,示寂于此。乡人塑其遗体奉之,水旱之祷多应。
法界庵 在莲城县南团五里。
龙归庵 在莲城县北十五里。
东林庵 在莲城县北二十五里。
保福庵 在莲城县南五里。
定光庵 在莲城县治后西北隅。乾道间,令黄中立创。嘉泰间,令刘晋重创。
海宝道场 在莲城县东本仁坊。乾道间,令黄中立创。
校 注:
〔1〕 《舆地纪胜》记:“至道宫,《九域志》云:‘本名开元宫,开元二十四年置,内有明皇真容。’宋朝改今额。”又云:“汀州开元寺,乃富国王先生施财所建也。”
〔2〕 “正明”即“贞明”。
〔3〕 《舆地纪胜》:“金华观,在长汀县治。”又云:“赖氏金,唐开元间,州城东五里居民赖氏家,每夜深,有白牛入其厨。赖氏怪之,逐去。走出过海上一小山坡,入地不见。次日掘之,乃得黄金三千两,白金不知其数。”按开元间,州治县治均不在白石村。
〔4〕 唐代无龙符年号,只有乾符(874~879)、龙纪(889),存疑。
〔5〕 《舆地纪胜》:“鹫峰,蒋之奇诗云:‘山前十里入青苍,猿鸟声中建道场;日转竹阴侵阁冷,水流花片过门香。”
〔6〕 “正观”即“贞观”。
〔7〕 见上文《户口》注〔2〕。
〔8〕 唐代无元化年号,疑是“光化”。
〔9〕 上杭迁今治在乾道年间,而绍熙在乾道之后。塔院既随县迁,则乾道之前已有塔院,此重创之塔院,必非绍熙年间,疑“绍熙”为“绍兴”之误。
〔10〕 前文称“王公赞”,此处称“贽”,未知孰是。
〔11〕 乾隆《汀州府志》:“伏虎庵,在岩前里定光佛书偈毙虎处。”
〔12〕 与新会院并咸同间创。
〔13〕 与恩福院并宋朝太平兴国间创,赐今额。
〔14〕 据《五代史》,“王廷政”应作“王延政”。